一位饮料界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消费者不知情、瓶口螺旋处卫生标准空白、生产厂商为减少相关成本不愿更改瓶体模具都是无法推动瓶口螺旋处卫生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
叶智也表示,自发现这一问题以来,他曾多次走访过饮料生产车间,希望这一问题能获得生产厂商的重视,但几乎都是无功而返。
“当时我发现这一问题后找了很多企业,生产厂商们都认为这是小事情。被冷冻液、粉尘等污染的瓶口螺旋处,饮用后最多造成消费者拉肚子。最多赔几箱饮料就好了,但是要在瓶口部分加强密封性,则要进行模具调整,这是要增加成本的。在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企业家想要再去增加自己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叶智说。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生产商为了节省本金,瓶口越做越低,瓶体则越做越薄。若要改变瓶口的密封设计,其瓶盖原料成本增加也不过是每日百元的成本,但若要修改模具,则此项费用可能要上万元。
本报记者在走访一些饮料生产厂发现。对于中小饮料厂来说,一条普通的机动化生产线万个瓶坯(瓶装饮料的原始瓶体),如果要修改瓶盖密封,则每个瓶盖的成本上涨5厘钱,材料费增加100元的成本,这些中小厂家的老板均觉得自身做的是小本生意能省则省,所以不愿意改模具。
而对于大型的饮料厂来说,其瓶坯与瓶盖的生产设备一体化,这样一台机器的造价高达千万块钱。若是仅改动一个小小的瓶盖设计却要重新购进一台千万元的机器,生产商们则觉得有些划不来。
此外,本报记者通过查找发现,目前我国对于饮料饮品出台了很多相应的卫生标准。这中间还包括:聚酯(PET)饮料瓶卫生标准、饮料瓶盖垫片密封卫生标准及饮料內溶物卫生标准。在这里又分为果汁饮料的卫生标准、茶饮料的卫生标准等,但并没有关于饮料瓶口与瓶嘴螺纹处的卫生标准。
一名浸淫包装行业多年的生产者在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说:“现在食品的外包装只要求密封度的标准。只要內溶物细菌不超标,就没有人在意你用什么方法去包装,即使你包装的瓶体再有问题,那也是规范的空白,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运输流通中的二次污染、尘埃污染、冷冻液污染等问题也都不是在饮料液体中的,而是在密封螺旋处。这里既然没有政府的卫生标准去规范,也就只有道德层面上的补偿了。所以我们也就不担心在这一位置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饮料,要求我们承担什么责任了。”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