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安全瓶盖厂家
  • Betway必威App体育
    联系人:13751898345
  • 必威首页体育
    服务于化学实验室安全

FSAP 汪雯翰研究员、刘振东教授:不同灭菌温度下牦牛乳蛋白质的氧化及蛋白组学分析

  西藏农牧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西藏特色农牧资源研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藏区高原牦牛乳在不一样的温度灭菌后,蛋白质氧化程度变化及蛋白含量与功能变化,进而为探究牦牛乳的加工条件以及最大限度保留蛋白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牦牛乳是我国高原地区居民优质蛋白的大多数来自之一,也是高原地区畜牧业最具有优势和潜力的特色产业。牦牛乳在工艺流程需要经过多道加工工序,其中热处理必不可少,常见方法有低温巴氏、高温巴氏以及超高温灭菌等。但是由于乳中富含不饱和脂质、内源性氧化酶类、金属催化剂等成分,在相关热处理工艺流程中,相应的乳制品将不可避免受到氧化损伤,这些促氧成分使得牦牛乳蛋白在高温、高压、剪切等条件下等工艺流程中发生氧化修饰,例如乳蛋白中氨基酸残基侧链基团的氧化修饰,导致蛋白质肽链断裂蛋白质聚集或交联,羰基和交联的形成以及游离氨基酸的损失,工艺流程的氧化还会导致一些物理性质的改变,如溶解性、疏水性、保水性以及抗氧化能力,甚至会导致蛋白质的功能完全丧失。此外,蛋白质的氧化与热处理过程中还会加剧脂肪的氧化,产生丙二醛等脂肪氧物的产生,继而加速蛋白质的氧化、变性和交联。这些变化可能会引起乳品营养价值进一步下降,甚至影响消费者健康。

  当乳品中的蛋白质氧化物被摄入后,在机体的消化器官中氧化产物会导致蛋白质降解、折叠以及氧化产物的累积,有几率会使机体的氧化应激,使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失衡;最终会诱发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和神经弱化等。

  加热过程中,碳基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游离巯基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所有热处理后的总巯基含量降低。二硫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根据结果得出,氧化过程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氧化使得牦牛乳蛋白的螺旋、折叠结构之间相互转化,且是有序向无序的转变。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对照组有平坦和致密的蛋白质,但在65 ℃时有明显筛状孔和裂缝,在120 ℃时有卷曲、螺旋、折叠和堆积的变化。

  蛋白质功能的改变与热处理引起的结构改变有关。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牦牛乳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的变化。65 ℃处理62 种蛋白减少,49 种蛋白增加;90 ℃处理31 种蛋白减少,37 种蛋白增加;120 ℃处理327 种蛋白减少,308 种蛋白增加。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均受一定的影响。温度上升导致蛋白质功能受到更严重的破坏,65 ℃处理4 条通路上调,7 条通路下调;90 ℃处理5 条通路上调,4 条通路下调;120 ℃处理11 条通路上调,33 条通路下调。低温处理能更好地维持牦牛乳蛋白的功能,保存其营养价值。高温处理牦牛乳有几率会使氧化过度,降低营养价值,并对健康产生影响。

  汪雯翰,博士,研究员。主要是做食药用菌活性物质筛选系统建立、大分子和小分子活性物质挖掘和作用机理研究及食用菌类健康产品的开发工作。先后主持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市级项目2 项,院级项目2 项,横向课题2 项,并作为主要科技骨干参与农业部行业专项、上海市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市农委、科委重大重点项目13 项;主笔发表论文41 篇;参与获得上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 项(排名第14),院科技成果二等奖3 项(分别排名第4、第14、第19),院科技成果三等奖1 项(排名第17);参与开发了健康产品4 款,成果转化累计达100余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7 项,参与育成灵芝新品种2 个。2018年荣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优秀工作者,2016、2018年获得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优秀科学技术人员津贴。

  刘振东,副教授,主要围绕青稞、牦牛乳和大型食药用真菌资源开展西藏传统特色饮食资源评价的科学研究工作,近3 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核心及以上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 篇,累计影响因子50,授权专利6 项,其中发明专利2 项,实用新型专利4 项。受邀担任核心期刊《食品研究与开发》杂志青年编委及国际期刊Food and Function等SCI杂志审稿专家。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西藏农牧学院青年优秀科研个人获得者,西藏农牧学院科技奖一等奖获得者。

  为了帮助食品及生物学科科学技术人员掌握英文科技论文的撰写技巧、提高SCI期刊收录的命中率,综合提升我国食品及生物学科科学技术人员的高质量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食品科学》编辑部拟定于2024年8月1—2日在武汉举办“第11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为期两天。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国际谷物科技学会(ICC)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2024年8月3—4日,会议地点:中国 湖北 武汉。